为鱼不吞带钩饵难吗?
2023-05-23 08:43 股民老张
现在公开媒体,绝大多数情况下,都不会发看空的观点。似乎看空是一种罪恶,上得罪管理层,中不受同行待见,下不讨股民欢喜。
于是,所有公开媒体,基本只有两个选择,唱多,或是闭嘴。
谁唱空,谁就是乌鸦嘴,就是行业犯众怒,就是政治不正确,就是异类和傻瓜。反倒是永远看多的一伙儿,成了财经网红。
前些年,我还有时受邀去电视台做节目,他们是选择不同观点的嘉宾,有看多的,也有看空的,让两伙人对撞,出火星子才好,这样节目收视率好看。但后来,去做节目,人家就会先问你观点,然后提出要求,要隐晦点说看空的观点。
相信还是有一些专家和媒体记者是有职业操守的,但是迫于行业的内卷,他们看空的时候,会选择比较温和谨慎,甚至晦涩难懂的语言来表达观点。
有一年,好像是2009年,之前08年金融海啸,许多公司的业绩滑坡,到年报的时候,我看到的报道是:
多数公司经常成本的增长超过了经营业绩的增长。
全是好词和中性字眼。你挑不出毛病。理解事情的本质的话,就是两个字,亏损。
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,怎么去筛选出真实的市场观点,尤其是机构观点?
这几年的风口变了,恶意唱多的时候,大家怕背骂名,于是就找外资,北上资金来背锅,于是,“外资大举买入”,成为找不出利好时候的利好。这时候,要尤其清醒些,到底是真的抢筹,还是打马虎眼?如果昨天北上流出200亿,今天流入50亿,结果人家只说了今天的50亿流入而隐去了昨天的200亿流出,你会觉得是什么情况呐?除了北上,关于险资,社保,养老金,也是异曲同工。
“高盛看多”,“沙特主权基金大举买入”......,都可能是诱多的消息。但是你挑不出毛病,也不知道上当后该埋怨谁,最该埋怨的是自己吧。诱饵到处都有,为什么聪明的鱼不咬带钩的呐。
还有一种隐晦的看空提示,是那基金经理说事儿,某明星基金经理有了某些选择。比如今天,《网红蔡嵩松突然离任,买在2900点亏在3300点》,《李蓓产品净值大回撤》,你觉得这是什么信息,是一个陈述性的信息,还是暗示性的信息?
昨天两市大单温和流出不到50亿,计算机,传媒,半导体,土木工程,证券流出在前5;酒类,电力流入占比超50%,后面是电气设备,汽车,农业。简言之,TMT拉胯,中特估稍软,新能源略好。轮流断后,边打边撤。
指数上看,却是上涨的。涨跌家数也不难看。
所以,近期涨跌难以界定了,昨天勉强算是涨的吧。但是轮到多方却是资金流出,今天怕是要轮到空方了把,就看空方出手时的力度了。
两个拳击手互殴,每人轮流出拳,一个是体重50公斤的,另一个,如果是90公斤的,你猜最后谁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