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日
一小轮反弹将延续上去
昨天市场选择了向上。一轮反弹来了。 尽管最初是指标股发力,但是后来小盘股跟进,反弹还是如约而至。 节前我提起多次推测,最后一个交易日就是最低点的可能性极大,除了指数超跌之外,还有时间窗也跌加在那里,从昨天的走势看,时间窗精准生效。 昨天说,不是大涨,就是大跌,豪赌。早盘直播交流,向上,最终上证竟然涨幅达到2%,不小的上涨。 其实是多重因素的共振,自身的技术面因素,下跌幅度,时间周期,也有外盘上涨的因素,还有冬奥会的因素,还有虎年开门红的心理诉求。 这么多的多方因素谐振,构成昨天大涨,也算顺理成章,后面还有反弹,但是后面高度多少,值得期待,却不敢期待太高。 个人判断,不过前高3708,最重压力…
周日
多云
多云
周日
抄底最佳时机是不是到了?
昨天狠砸了一下,继续跌穿整数关3400,连续轻松破掉3500和3400两个整数,给市场信心带来极大的摧残。 今天会不会再砸一下狠的?这还真不好说,昨天杀跌很凶狠,基本上高低位通杀,反而低位股跌得狠的多一些,不少次新也再大跌之列,小盘股普跌,涨跌家数比极度惨烈,沪市143:1880,深市117:2437,都是光脚阴线,尾盘毫无抵抗。 上证已经很接近指数的短线超跌点,深证和创业板早已达到短线超跌标准。这里基本是随时可以构成短线反弹的位置了。 指数超跌之后,个股超跌的数量也基本达标,只要有日线级别的阳线,之后很可能就是一波短线反弹的起点。因为,错杀的个股也不少了。 已经好几年没有这样痛快的短线急杀…
周日
多云
多云
周日
昨天是成功筑底吗?
昨天收长下影阳线,看起来空方似乎被有校遏制了。是不是最低点? 消息面没有改观,之前也说过,眼下是技术市,受影响的消息基本就是外盘。主要是市场内在的动力驱使。 还差两天牛年交易日结束。既然如此,个人以为,还是继续看看,是不是周五收低点? 昨天的两市大单流入微乎其微,仅仅10几亿。这样的多方动力,显得不足,多方的诚意也有限,近期一直是多空交替着,大单进出看起来也是轮换着,但是一直是流入少,流出多,有时候是差着数量级的。 3500整数轻易破了,现在把之前的假设调整一下,还是周五出低点,但是整数关变成了3400,看看有没有这也的机会。 性急的,今天逢低开始陆续加仓建仓,应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,眼下就不再…
周日
多云
多云
周日
如此杀跌会导致熊市吗?
昨天是灾难性的杀跌,两市大单流出583亿。个板块的资金流出呈现均匀分布态势。大家有难同当。 沪指暴跌2.58%,一举跌破3500,3450两个关口,深市跌2.83%,创业板跌2.67%,指数之间,差距不大,换言之,连拉大盘股遮羞的想法都没了。 没有政策利空,没有明面上的突发坏消息,外盘下跌,但是外盘后来又拉回来了。还是自己想跌而且是挖了坑的杀跌,前天还看着能护住3500,一翻脸就是狠的。 好吧,最怕的就是这种没有理由的杀跌。比有利空的还可怕些。考验3400是必须的了,剩下的是前边的两个低点能否撑住,3394,和3312点。 之前的假设显然是出问题了,3500支撑到周末不现实了。 击穿了11-1…
周日
多云
多云
周日
A股会跟随美股反弹吗?
昨天上证惊险地守住了3500,早盘两次跌破3501,却精准地没破3500,要说这是巧合,你信吗?谁信了,谁估计在股市就会输得裤子都没了。 A股还有抵抗能力,至少还有理性控制和制造陷阱的能力,因此,A股仍然处在可控状态,没有必须夺路而逃的系统性风险。 真到了要逃命的时候,谁还管你该不该跌破3500?都要饿死了,还要贞洁干啥?说那句话的人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男人:饿死事小,失洁事大。 好吧,但是这里是不是底? 现在,大A似乎与美股又有一定关联度了,至少情绪层面的。至少这一轮下跌,受美股影响不小。 美股低开低走,把欧洲给吓尿了,要说没系统风险,也未必尽然,毕竟疫情还在。英国-2.6%,德国-3.8…
周日
多云
多云
周日
多云
多云
周日
多云
多云
周日
为何指数好看账户难看?
市场涨不动,信心不太足,很多人降至归咎于美国加息预期,美国加息,那么中国会不会也跟着加息? 加息是利空,所以市场下跌? 其实,中国与美国的政策,一定要一样吗?中国和美国在对待疫情上的态度可以不一样,那么为何还强求经济政策一样? 近期国内的货币政策,给出的信号是继续积极的。保证能稳住经济,稳住盘子,甚至银行还下调了房贷利率。 昨天两市大单流入不到5亿,是典型的平衡市。但是,流入的板块之中,金融三巨头占前三,超过一半的占比。银行76亿,证券43亿,保险18亿。后面市土木和中药。 流出板块很多,份额基本是大家有难同当,平均分配。 电气设备,军工,一般化工,传媒,汽车在流出前五。 之前说过的墨菲定律…
周日
基金圈毕竟也是江湖
昨天大跌,除了部分个股的消息之外,基金圈的传闻也是理由之一。前天上涨是因为政策的暗示,昨天大跌是基金行业的传闻。传闻内容是,公募替私募接盘了。 其实这故事一点都不新鲜,也没什么创意。前些年的老公募经理们,退出公募出去干私募,临走之前,把年薪几百万的黄金座椅交给谁?当然是交给自己多年培养的心腹徒弟。之后干私募,才有底气,个股消息有,低位筹码有人给,高位该接盘有人接,之后分配利益没有因为不信任引发的心理障碍。 这事儿人家玩了好多年了,只是再次爆出一下,让新基民目瞪口呆一把而已。还可以这样……? 股市也是江湖,谁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白莲花。是江湖,就有利益,有恩怨情仇,有圈子,也有潜规则。 只是这走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