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易火起来的事情应该具有什么特质?
与信仰有关,与最深的切身利益有关,与最关心的事情有关。
中国,关于信仰,能火起来的机会不多,一旦火起来,就带有注定要被灭掉的基因。比如某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组织。真正的宗教,再中国只有少数地区存在,全面层面的宗教已经被商业化瓦解了。
体育,在中国形不成带有信仰色彩的能力,因为我们水平太差。若达到巴西一半的水平,进入全球前20强,我们的足球也可以变成信仰。不仅如此,全民可以参与的体育项目也不多。缺乏运动场所。
文学、艺术也无法造就信仰。本时代没有大师,更没用宗师。
与最关心的事情相关的,是年轻人的爱情,快乐,于是,歌曲、游戏之类的沾光了。中年人的快乐,造就了影视行业,也成就了东莞、微信等。
与最深的切身利益有关的,一个是多活几年,一个是多赚俩钱。
多活几年的事情,由那些各种气功、玄学、保健、传销等占领了热点。
多赚俩钱的事情,就是眼下要说的重点了:
多年以来,体制的约束,造成大多数人习惯了铁饭碗模式下的稳定加外财的思维。改革之初,从广东人用下班时间来摆摊“炒更”开始赚外财,到全民靠炒股赚外财,这是股市前些年成为唯一主流的理由,全民参与。
后来,这种赚外财的机会被分流了。
炒房的分走了一大块,现在还没回来。
当官的,有权的,这些人往往也是有钱的,他们的外财,通过权利出租就解决了,不需要炒股,于是又分走了一块。他们宁可参加炒房。
钱多的,求稳,靠吃利息就能活的,被信托又切走了一大块。没风险,知道利润是多少。
放高利贷的,把博傻的钱也吸走了一片;
还有玩收藏的,除了黄金白银,连木头石头纸片瓷碗都是发偏财的道道,抢走一些收藏圈的钱;
再年轻一些人的外财来路,是到淘宝开店;
总之,大家赚钱不需要来股市赌了。至少,股市不是唯一的出路了。
以前,赚了钱的,转个圈会把赚的钱扔进股市一些,现在,赚了钱不往股市扔了。扔到哪里去了?
出国了,买奢侈品了,玩名车名表了,买房子了;
好容易进了金融圈的钱,内部也开始抢。股指期货出来了,期货火了,黄金白银也火了,渤海商品也热闹了,新三板也来了;
后面还有期权,其他的衍生品。
股市,如果拿不出理由来,告诉全国人民,自己是有吸引力的,那她的结局就只能用一个词汇来形容了,美人迟暮。
如何擦厚厚的粉,画浓浓的妆,变成刘晓庆奶奶,或是做拉皮,打羊胎素,那就是肖主席的事情了。至于把她变成信仰,那简直需要西太后再世,武则天重生。
好了,火起来是一回事,火熄灭了是另外一回事。任何一个行业,从支柱产业退位之后,也不是必须消失的,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无限了。股市还在,还能运行,反弹还在,调整正常,昨天的调整,有短期获利盘需要整理的理由,也有460亿正回购的利空影响,但还不是这一次反弹的末日。今晚股市燕山夜话分享一下后市的机会吧。
欢迎光临 股民老张投资咨询中心 (http://www.gmlzpx.com/bbs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2.5 |